序号 | 姓名 | 类型 | 时间 | 单位 |
37 | Prof. Daniel M. Neumark | 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“国际杰出学者” | 2018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Berkeley |
36 | Prof. David C. Clary
|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| 2014 | 英国 University of Oxford |
35 | Prof. Richard N. Zare
|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| 2011 | 美国 Stanford University |
34 | Dr. Tsugunosuke Masubuchi
| 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“国际博士后” | 2018 | 德国 Technical University, Munich |
33 | Prof. Musahid Ahmed
| 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“国际访问学者” | 2017 | 美国 Chemical Sciences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(LBNL) |
32 | Prof. Krems Roman
| 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“国际访问学者” | 2017 | 瑞典 Goteborg University |
31 | Prof. Timothy Karl Minton
| 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 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 | 2011-2015 | 美国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|
30 | Prof. Knut R. Asmis
| 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“国际访问学者” | 2015 | 德国 University of Leipzig |
29 |
Prof. Tönu Pullerits
| 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“国际访问学者” | 2015 | 瑞典 Lund University |
28 | Prof. Mark Reinhard Hoffmann
| 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 | 2012-2015 | 美国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|
27 | Prof. Rex T.Skodje
| 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 大连化物所高级访问学者 | 2009-2015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olorado |
26 | Prof. Antonio Varandas
| 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 | 2009 | 葡萄牙 University of Coimbra |
25 | Mohan Singh Mehata
| 中国科学院 发展中国家访问学者 | 2014 | 印度 Delhi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|
24 | Prof. Donald G. Truhlar
| 大连化物所 张大煜第25期讲座教授 | 2017 | 美国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|
23 | Prof. Cynthia J. Burrows
| 大连化物所 张大煜第23期讲座教授 | 2016 | 美国 University of Utah |
22 | Prof. William A. Goddard III
| 大连化物所 张大煜第21期讲座教授 | 2016 | 美国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|
21 | Prof. Peter J. Stang
| 大连化物所 张大煜第16期讲座教授 | 2014 | 美国 University of Utah |
20 | Prof. Daniel M. Neumark
| 大连化物所 张大煜第15期讲座教授 | 2014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Berkeley |
19 | Prof. F. Fleming Crim
| 大连化物所 张大煜第5期讲座教授 | 2011 | 美国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- Madison |
18 | Prof. Daniel Jonathan Auerbach
| 大连化物所特聘讲座教授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| 2010-2014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|
17 | 朱超原教授
| 大连化物所 高级伙伴研究员 | 2014-2019 | 中国台湾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|
16 | 黄维扬教授
| 大连化物所 高级伙伴研究员 | 2012-2015 | 中国香港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|
15 | 郑俊荣博士
| 大连化物所 高级伙伴研究员 | 2010-2014 | 美国 Rice University |
14 | 湛昌国教授
| 大连化物所 高级伙伴研究员 | 2009-2012 | 美国 University of Kentucky |
13 | Prof. Alec Wodtke
| 中美“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领域研究— 国际研究和教育合作团队 (PIRE ECCI)项目 美方负责人 | 2009-2015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Santa Barbara |
12 | Jacob Berenbeim
| 中美“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领域研究— 国际研究和教育合作团队 (PIRE ECCI)项目 Fellow | 2015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Santa Barbara |
11 | Dan Engellart
| 中美“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领域研究— 国际研究和教育合作团队 (PIRE ECCI)项目 Fellow | 2010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Santa Barbara |
10 | Russell Cooper
| 中美“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领域研究— 国际研究和教育合作团队 (PIRE ECCI)项目 Fellow | 2008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Santa Barbara |
9 | Jerry Larue
| 中美“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领域研究— 国际研究和教育合作团队 (PIRE ECCI)项目 Fellow | 2007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Santa Barbara |
8 | Prof. David H. Parker
| 中国科学院与荷兰皇家文理学院 (KNAW-CAS)联合项目 荷兰负责人 | 2013-2015 | 荷兰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|
7 | Mark Verleg
| 中国科学院与荷兰皇家文理学院 (KNAW-CAS)联合项目 Fellow | 2013-2014 | 荷兰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|
6 | Prof. Sason Shaik
|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| 2010 | 以色列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|
5 | 刘国平院士
|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| 2009-2010 | 中国台湾 Institute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Sciences, Academia Sinica |
4 | 严以京教授
|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| 2009-2010 | 中国香港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|
3 | 张增辉教授
|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| 2009-2010 | 美国 New York University |
2 | 张劲松教授
|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| 2009-2010 | 美国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Riverside |
1 | 赵为克博士
|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| 2010-2011 | 中国台湾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|